【来源】: 青春之门 | 2025-11-10
漫步京西古道
邂逅元曲非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首《天净沙·秋思》,让多少人记住了马致远的名字,也让京西王平镇,成为串联京味文化、元曲文脉与非遗匠心的文化高地。
11月8日,“京味儿文化漫游记之寻迹京西古道,传承非遗匠心”活动在门头沟区王平镇顺利举行,来自全市多个区的500名青少年走进“京西福地门头沟”,在行走中聆听历史,在体验中感受非遗,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元曲寻声,叩问时光深处的雅韵

活动首站来到元曲习研所。在这座以“觅古韵·探元音”为主题的现代展馆中,青少年们通过数字化展陈、全息投影、互动问答等方式,追溯元曲的艺术源流及其与北方昆曲的传承关系。大屏幕前的“元曲知识抢答”与“小组趣味赛”点燃了现场气氛,光影交错间,元曲不再只是课本中的文字,而是可听、可看、可感的鲜活艺术。




随后,队伍行至马致远故居。五个以“乡”为主题的展厅——乡史、乡夜、乡途、乡韵、乡趣,借助场景复原与数字技术,还原了这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印记。青少年们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完成集章打卡与创意合影任务,仿佛穿越回那个曲声悠扬的年代,与马致远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指尖造物,唤醒京西民俗记忆


在“非遗巧做”环节,500名青少年分为十组,分别体验“毛猴制作”“传统风车制作”“山水石头画”等极具京味文化特色的非遗手作,在传承人指导下,解锁京西非遗的独特魅力。
指尖非遗
毛猴里的市井情怀
毛猴工坊里,传承人现场演示如何以蝉蜕为身、辛夷为头,塑出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毛猴形象。青少年们巧妙构思,将“古道商旅”“村居生活”等京西场景融入创作,指尖之下,老北京的市井风情悄然复活。
匠心非遗
风车里的吉祥寓意
风车制作区同样热闹非凡。从竹骨烤弯到彩纸裱贴,从绘制纹样到组装成型,大家在传承人带领下,亲手扎制出一个个五彩风车。京西煤矿、山水村落等地方元素的融入,让传统风车不仅迎风转动,更承载着浓浓的乡土记忆。
墨韵非遗
石头画里的京西山水
在山水石头画体验区,青少年们以天然卵石为纸,以笔墨点染为法,勾勒出古道、民居与远山。石之粗粝与画之细腻相映成趣,“石头上的京西”成为每位参与者独一无二的文化信物。

此次活动以“寻迹京西古道,传承非遗匠心”为主线,将元曲知识、名人故事与非遗传承融入行走的课堂,既让青少年深切感受到京西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更在亲手体验中传承了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来自全市多个区的青少年们在互动中交流灵感,在协作中凝聚共识,为非遗文化注入蓬勃的青春能量。
下一步,门头沟团区委将持续依托社区青年汇平台,深度链接门头沟区文化资源,开展更多有内容、有体验、有温度的文化传承活动,助力“京西福地门头沟”区域品牌建设,让京西文脉在代代传承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上一篇:平谷团区委召开社区青年汇工作例会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