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 | 2025-08-14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第二个十年,燕山脚下、渤海之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气象跃然而出。八月,由共青团河北省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京津冀青少年交流活动在石家庄展开。
来自三地高校200余名青年师生通过实地研学、文化体验和深度交流,亲身感受河北深厚的历史底蕴、澎湃的发展活力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刻领悟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紧密联系。
红色印记薪火相传 感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一场沉浸式演绎致敬一座英雄城
高耸的钟楼上,红星闪耀,钟楼下的石家庄解放纪念馆中,记录着那段属于石家庄的峥嵘岁月。青年们来到这里,沉浸式观看红色实景剧《石家庄1947》,在光影交织中重温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青年师生沉浸式观看红色实景剧《石家庄1947》
“这不仅是硝烟弥漫的实景剧,更是由无数平凡身躯与炽热灵魂共同筑就的伟大史诗,我仿佛亲身浸染在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之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高如燕激动地说道,“在这场创新的演绎中,历史不再沉睡于书页,而是以滚烫的脉搏,清晰而沉重地敲打在今人的胸膛之上。”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时光,老一辈革命者赤诚的梦想与热血,变成了激励我们青年一代爱国奋斗、许党报国的强大力量。
一次实地的探访感悟一条赶考路
革命圣地西柏坡是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两个务必”诞生地、“赶考”出发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盛誉。在这片热土上,青年们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中央青委及各部委旧址,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硕士研究生卢晨希在西柏坡纪念馆前驻足良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诞生于平山县,为党而生、因党而兴,与革命烽火同频共振。这是一次无比深刻的思想洗礼,一次寻根溯源的精神淬炼。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基层做好送法下乡、普法宣讲和反诈宣传,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青年师生在西柏坡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一首铿锵的红歌激发一股磅礴力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铿锵激昂的旋律,在北庄村的小广场上再次唱响。怀着对革命精神源头活水的探寻之心,青年们踏上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传唱大江南北、激荡亿万人心的革命歌曲的诞生地——平山县北庄村。
“北庄村从昔日贫困到今天振兴的实践,最深刻地印证了‘团结奋斗’这一朴素真理的巨大力量。”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团委书记闫京委说,“作为职业院校团干部,深感重任在肩,我将搭建平台,把团结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促进京津冀职业青年在科技交流、项目实践中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共同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大局。”
青年师生参观北庄村村史馆
未来蓝图恢宏擘画 探索前沿技术潮头启航
一幅壮丽的画卷领略一城未来光
经过革命传统精神的浸润之后,青年们的目光投向了壮阔的未来画卷。石家庄城市馆,这里不仅能作为回望的窗口,更能看到“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展馆以宏大的叙事、前沿的科技手段,全景式描绘了石家庄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何从历史深处驶来,又将以何等昂扬的姿态驶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前沿。
步入展馆,巨型城市沙盘在光影变幻中徐徐铺展,宛若星河落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从哪里来’,才会知道‘要到哪里去’,城市溯源和城市营造始终是我们并行共生的永恒话题。”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本科生潘磊激动万分,“通过参观,我意识到‘人民城市为人民’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未来,我将为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京津冀青少年在石家庄城市馆合影
一场数字的风暴掀起一股创新潮
“在这里我看到了五十五年前在石家庄问世的东方红卫星,看到了一家家创新企业在石家庄市孵化壮大。这里以极具未来感的设计和沉浸式交互体验,全景勾勒出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从无中生有到星火燎原的崛起之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向瑞博在参观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展示中心后发出感慨。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牛寅晨说道:“在这里让我对河北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了河北省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无限的创新可能。当亲眼看到国产芯片、5G通信设备、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成果时,内心倍感振奋。这些技术不再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生动写照。未来,我期盼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青年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青年师生在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展示中心
一只生命的方舟驶向一个健康梦
在探寻燕赵大地澎湃创新动能的行程中,青年代表们走进了一座承载着生命希望、驶向健康未来的“方舟”——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
“此次参观让我真切感受到‘这么近,那么美’不仅是风景之美,更是创新之美、协同之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来自河北省的仇子涵自豪地说。
“这里集中展现了石家庄作为‘中国药都’的深厚底蕴与崭新抱负,是京津冀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之一,也是我们洞见生命科学前沿、激发科研报国情怀的鲜活课堂。”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晔欣激动万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将名医经验、成果转化、产品研发等深入结合,以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品时代新韵自冀地绵长
一座千年的古城翻阅一部文化史
当青砖古塔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次清晰,青年们踏入了“古建艺术宝库”正定古城。这里,九楼四塔八大寺的庞大格局静诉着千年历史,巍峨的城墙与凌霄的古塔,不仅镌刻着“北方雄镇”的峥嵘往昔,更在青石板路的蜿蜒间,为青年朋友们铺开一部立体的燕赵文明史诗。
北京科技大学未来城市学院本科生王一博说:“踏上正定这片土地,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历史撞了个满怀。登临正定南城门,凭栏远眺,古城中轴线尽收眼底。每一处飞檐斗拱都是凝固的乐章。抚过斑驳的城墙砖石,仿佛触摸到自春秋至明清‘畿辅重镇’的文明年轮。”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郭明坤在研学笔记中写道:“传统文化IP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激活城市文旅、滋养青年心灵的鲜活载体,这正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脉燕赵的星火点燃三地传承心
当青年们的脚步踏入河北博物院恢宏的展厅,《燕赵瑰宝熠中华——冀藏“国宝”文物展》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文明长卷,以跨越八千年的文物之光,照亮了三地共有的文化根脉。这里成为京津冀青少年读懂“何以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课堂。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任熙媛认真看着每一件藏品,说道“当我们与历史对视,感受到的不仅是青铜的冷峻、玉石的温润,更是中华文明可触、可感、可续的血脉温度。”
“这场穿越八千年的文明巡礼,让三地青年在透物见史中读懂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团委副书记李润泽在长信宫灯前驻足,“这些国宝承载的历史记忆,已经成为激发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化作推动京津冀文明共建的精神星火,生生不息。”
青年师生参观河北博物院冀藏“国宝”文物展
一方希望的热土描绘一地振兴图
滹沱河畔,碧树掩映白墙黛瓦;智慧农场,科技赋能稻菽千重。当京津冀青少年走进正定县塔元庄村,一幅新时代“半城郊型”乡村振兴的典范画卷在眼前生动铺展,这里不仅是“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更是京津冀探寻城乡融合、共同富裕路径的鲜活课堂。
在村史馆泛黄的照片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专科生李佳鑫说道,“塔元庄的变迁,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和强大力量。”
当夕阳为滹沱河镀上金边,塔元庄的灯光次第亮起。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如今正如一艘满载希望的方舟,承载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共富梦”,驶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壮阔蓝海。而船帆之上,正闪耀着三地青年携手绘就的振兴星光!
本次活动不仅是行走的思政课堂,更是京津冀青少年深化友谊、碰撞思想、探索合作的平台。三地高校师生在研学途中、交流会上积极互动,围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产业协作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举办本次活动,是京津冀三地共青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青少年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未来,团北京市委将深化三地交流合作,创新交流形式,拓展合作领域,打造更多京津冀青少年交流品牌活动,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伟大实践,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