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机关党委 | 2021-07-27
“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芳标。”东北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1938年11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
“乌斯浑”是满语,意思是凶狠的河流。乌斯浑河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发源于锅盔山东侧,自林口县境东南部流向西北部,于大屯村对岸注入牡丹江。
乌斯浑河本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河流,因东北抗联曾有八位抵抗外辱的女杰殉难于此,而注定要写入历史。
7月23日,团市委青年讲堂第七讲开讲,国际联络部孙立翔以《乌斯浑河畔的八女投江》为题,向现场和线上党团员、青年讲述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抗日故事。
1938 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师正赶向乌斯浑河。连日征战,这支西征折返的部队严重减员,到达乌斯浑河西岸时只有100多人。原本跟随部队行动的20多名妇女团成员仅剩八人,分别是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当中最大的仅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北方的深秋,寒气逼人,战士们分散燃起十几堆篝火,取暖的同时也引来了敌人的注意。东方泛白,当队伍准备出发之际,突然响起的枪声打破了宁静。夜里包围上来的日伪军,开始向抗联部队发起进攻。大部分战士猝不及防,只能边打边向西边的密林中撤退。
起初,敌人并未发现河边的妇女团成员。如果女战士们隐蔽不动,就有机会脱离险境。可是,见大部队被敌军死死拖住,她们毅然从背后向敌人发起猛攻。八位女战士主动开火,成功吸引了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攻击。但区区八人不可能对日伪军形成有效打击,她们完全被困在敌人的包围之下。已撤退的大部队多次试图组织营救,但终未能成功。
在潮水般涌来的敌人面前,弹药耗尽了,但女战士们不愿被俘受辱,更不会投降。这八个正值最好年华的女孩,面对金钱和活下去的诱惑,她们义无反顾地迈进了滚滚乌斯浑河,把宝贵的生命献给白山黑水。她们宁可战斗到生命尽头,也绝不选择苟且和卑微。
乌斯浑河的河水,记录着国之殇。
乌斯浑河的回声,歌唱着英雄的赞歌。
83年过去了,不断流淌的乌斯浑河水不会冲刷掉人们对英雄的怀念;屹立在乌斯浑河岸边的八女投江纪念碑,铭刻着八名抗联女战士的英名和她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八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的河水里长存。我们要学习她们为捍卫中华民族伟大尊严所表现出的“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干好本职工作,建设美好家园;坚决捍卫当下的美好,积极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主动接受国防教育,培塑强烈的国防观念,凝聚强大的意志力量。
浏览量: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