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 | 2025-08-21
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举行。北京团市委作为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组委会成员单位和群众工作部牵头单位,协调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的638名青年志愿者,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服务于组委会办公室、竞赛部、注册接待部等11个业务部门的46个岗位。
志愿者服务参赛选手
志愿者操控开幕式机器人参与表演
与科技共舞
“这是一场极具意义的经历”
“开幕式当天的机器人开场舞表演环节,我参与现场人形机器人的走位操控与舞蹈动作执行,看着自己操控的机器人与其他伙伴的机器人整齐起舞,那种参与感和自豪感难以言表!”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丁傲霜激动地说道。
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丁傲霜与志愿团队在彩排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共同克服机器人稳定性的问题。大家在与专家们共同历经了多次调试后,用汗水和坚持换来了成功,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这份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在机器人领域深耕的决心,希望未来自己用专业能力为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做规则的守护者
“希望每一名‘运动员’
都能发挥最好的水平”
“我是离赛场最近的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青年志愿者王子兮自豪地说道。王子兮的主要工作是在赛道旁协助裁判员甄别径赛运动员是否在比赛中存在串道等违规问题,给运动员们核算成绩。同时,她需要与同组伙伴合作,用简练的话语和精准的手势,引导大家从检录处按时抵达跳高、跳远的比赛场地。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项服务任务,她说:“见证那些身姿矫健的‘银翼精灵’舒展筋骨、腾跃旋转,近距离体验人机互动的灵动和科技之美,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强国建设的强劲脉搏。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名运动员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精彩镜头的背后
“让信息交互
时刻保持运转顺畅”
在看台摄影区域及混采区,记者们用镜头记录着一个个精彩瞬间,这背后离不开志愿者们的默默守候。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青年志愿者张智毅主要负责这里的人员引导、区域标识、空间协调等工作,只为确保这一激情与信息交汇的“枢纽站”运转顺畅。
让张智毅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记者采访一位小朋友时,他看到小朋友眼神中透露着对机器人的热爱,听到小朋友声音里对国家充满了自豪,这让他更加坚信,中国的科技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自己能够见证和参与国家的科技建设非常自豪。
细致与专注
“不断挑战自我,
为梦想而冲刺”
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张晴主要参与票务统计、观众引导等工作,她说:“票务统计最需要的就是细心和高效,哪怕一个数字的偏差、一个环节的懈怠都可能影响赛事秩序。为此,我在服务中快速总结摸索出按类别分表格记录的方法,让效率和准确率都得到明显提升。在引导观众环节,我也更加注重从细节入手,观察每一名观众的神态表情,当他们有需要时,我总能第一时间上前询问需求并提供服务。”
这次北京联合大学也派出了参赛团队,张晴说虽然自己还不能与大家并肩作战,但大家都在为梦想冲刺,也都开阔了眼界。她相信,面对未来挑战时,大家也一定会更加自信和从容。
志愿者的港湾
传递家一般的温暖
为更好服务保障赛会志愿者工作,团市委配套建设了志愿者之家,这里成为了志愿者们学习、交流、能量补充的温暖港湾。
走进志愿者之家,有的志愿者在分享服务的收获经验,有的凑在一起交流拍摄剪辑技巧,还有一些志愿者结伴探讨机器人相关的专业问题……志愿者之家不仅成为了一个超级能量补给站,也是青年志愿者们沟通的桥梁,为大家注入志愿动力的同时,让大家建立起深厚友谊,把家一般温暖传递给每一名志愿者。
志愿者在赛场内外提供验票及引导服务
从开幕式机器人操控到观众引导,从现场裁判辅助到秩序维护,青年志愿者们以专业、细致、周到、热情的服务,为这场“智竞向未来”的世界级科技盛会保驾护航,让青春在奉献中多彩闪耀。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