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2025-01-04
岁月荏苒,青春如歌。2024年,北京团市委依托社区青年汇平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特点与需求,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围绕思想引导、学习培训、城市融入、志愿公益、交友联谊、普法维权、文体健康、创业就业八大类主题开展活动1.6万余场,联系青少年数量超过38万人,辐射影响人数超145万人次,不断将青少年的需求融入多维度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对青少年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
思想引导类活动注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营造青少年愿意学、主动学的氛围。以服务促引领,落实“把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放在首位”的工作要求,全年组织活动7000余场。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读书沙龙、心得分享、榜样宣讲等形式,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青年榜样宣讲”“新青年青春读书会——《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主题活动,带领社区青年、两企三新青年等各领域青年群体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提高青年政治站位。
学习培训类活动注重青少年需求的多元化与知识谱系的多样化,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知识维度,全年组织活动2000余场。通过开展“文学传承交流讲堂”“应急科普宣教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带领青少年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温暖、互助的成长环境,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城市融入类活动注重协助青少年,特别是“两企三新”青年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全年组织活动1000余场。通过打卡探寻、主题讲堂、集市互动等形式,开展“炎炎夏日送清凉 浓浓关爱沁人心”“团圆中秋 感受京郊乡村文化”等主题活动,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认同感,提升首都青年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
志愿公益类活动注重参与式服务,以志愿服务引领青少年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全年组织活动2000余场。通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汇聚志愿力量”“传承雷锋精神 贡献青春力量”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做志愿精神的宣传者、践行者、传承者,推动志愿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交友联谊类活动注重青少年归属和爱的需求,把传统文化与兴趣爱好巧妙融入服务,探索“疏导+体验”的关系维护新模式,全年组织活动500余场。通过社会实践、组织文体活动等多元化形式,开展“趣友派对 携手共建觅知音”“青春有约 牵手同行”等主题活动,促进参与者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持续拓宽青年社交渠道。普法维权类活动注重青少年清朗生活空间构建,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优化青少年生活圈、学习圈、工作圈的知法守法环境,全年组织活动800余场。通过政策宣讲、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关爱未成年 法治护成长”普法教育、“与宪相伴 和法同行”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文体健康类活动注重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综合素养培育,推进青少年场域内外、精神内外的全面发展,提升幸福感,全年组织活动2000余场。通过开展“绿色健步走 低碳伴我行”“‘昌平青年会客厅’——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主题活动,聚焦青少年兴趣爱好,助力青少年缓解压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创业就业类活动注重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从青少年职业规划到就业指导再到创业成果展示,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心态,提升获得感,全年组织活动600余场。通过开展“点亮生涯 职击未来”“新青年职场加油站之职场知识讲座”等主题活动,围绕青年社会生存需求,提供个性培训,持续推动就业、支持创业、提升自我,助力青少年实现个人价值。
一年来,社区青年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按照“体系化建设、社会化动员、轻量化运营、专业化发展、品牌化打造”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统筹联动、强化品牌建设,全面推进社区青年汇提质增效。下一步,社区青年汇将继续以市级活动为牵引,打造更多适应首都发展、符合青年特点的特色活动,整合各方力量为社区青年汇赋能,营造社会共建的良好氛围,切实发挥好引导、联系、服务青年的作用。
浏览量: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