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团市委机关工作部 | 2025-09-14
9月13日,首都青年治理人才专题研讨班暨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九期)开展情景模拟工作坊教学活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单传华,市委改革办改革综合处处长胡晓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与舆论生态研究院副院长赵曙光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项佐涛参加活动并作点评。团市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培养计划(第九期)学员、青马工程青年人才班服务保障组学员共同参与。
模拟工作坊采用分组结构化研讨与模拟新闻发布会双模块衔接的形式组织推进,相关选题紧密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城市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治理增效等方面,引导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学习。在分组研讨环节,学员就“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应用”“老年友好型社会系统构建”“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极端天气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等多个首都治理重点领域,开展多轮深度研讨和政策推演,形成多项具备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方案与治理路径。模拟新闻发布会环节突出“真实场景、真实压力、真实回应”的实训理念。各小组代表以政府新闻发言人身份,系统阐述本组政策建议的形成背景、理论依据与实施框架,并就模拟媒体记者围绕政策可行性、社会影响、资源保障等提出的尖锐问题作出精准应答,全面考验学员的政策解读能力、舆情应对能力和公共沟通能力。点评嘉宾从公共政策合理性、政策实施可行性、危机响应有效性、语言表达规范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专业点评,并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关于“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要求,与学员展开深度交流。此次情景模拟工作坊突出“实战导向、实效检验、实时反馈”特点,注重提升学员在复杂环境下的政策分析、跨部门协同与应急处突能力。同时,此次活动组织“青马工程”青年人才班服务保障组人员现场观摩,有效强化了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与青马工程的联动机制,共同推动青年政治人才在学习实践中锤炼本领。
学员感悟
置身模拟记者招待会实战现场,通过紧张的发布与问答环节,我深刻体会到韧性城市建设是项需要统筹指挥、空间规划、科技赋能、基层执行和社会动员紧密配合的系统工程。专家的精准点评让我对临场应变以及如何将韧性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防汛措施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收获远超传统教学。
——瞿利建 市城管委市容景观管理处处长、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九期)学员
作为从事应急和防汛工作的干部,今天有幸通过情景模拟坊,将韧性城市与暴雨灾害应对相结合,共同探讨思想碰撞,我认为是一次十分有益的破题实践。2019年机构改革后,“大应急、大安全”的理念应运而生,“韧性城市”发展观正逐步铺展成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安全蓝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对防减救灾工作的每一点思考、每一次探索尝试和每一份努力,都将成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结石地砖和牢固安全绳。这次大家集思广益的模拟互动,拓宽了我的思维视野,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启发。下一步,我将充分利用本次研讨成果,持续推动相关工作实践,为首都安全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谢雯菁 丰台区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九期)学员
观摩模拟记者招待会让我深刻体会到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的实践价值,五位“发言人”围绕碳排放等不同主题展开模拟,既展现了政策解读的严谨性,又体现了应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专家点评环节更是直击重点难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既要锤炼政治敏锐性,也要培养洞察本质的思辨能力。在未来工作中,我将持续夯实理论根基,提升服务群众的实践本领,让青春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绽放光彩。
——刘清华 市税务局机关团委副书记、第五稽查局办公室副主任、2025年青马工程青年人才班服务保障组学员
这次课程学习不仅助力治理能力提升,更是对责任与担当的生动一课。观摩模拟记者招待会让我们身历其境了解新闻发布的要点和政策制定的关键点,同时也深刻警示我们,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精准沟通是何等重要。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判断力、综合全面的研判力、临危不乱的处置力和有效引导舆论的斗争本领。
——孙凯萌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科创支行一级业务员、团委书记、2025年青马工程青年人才班服务保障组学员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