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团市委大学部 | 2025-10-24
10月23日,2025级北京市“青马工程”高校班暨第22期首都大学生英才学校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长阳校区)开展教学活动,团市委、市学联、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以及2025级北京市“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参与主题教学活动。

北京市“青马工程”高校班开设“青马学员说”环节,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讲专业、讲实践、讲感受。本次“青马学员说”中,三位学员代表分别就农业强国、科技强国、志愿服务等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这场思想碰撞不仅拓展了学员们的理论视野,更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将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将责任担当外化于行的实践自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刘旭富以《以菊花为媒,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题开展专题授课,深入浅出讲解品种培育、绿色生产等核心技术,勉励学员深耕所学专业、钻研技术,让青春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随后,学员们走进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先后参观农职动物园、爬宠馆、现代都市农业园及永定人家小院,感受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劳动实践环节,学员们来到实训农田,亲手参与割水稻、挖芋头的劳动。大家挽起衣袖、分工协作,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在实践中锤炼了吃苦耐劳的品格,深化了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知。

未来,北京市“青马工程”高校班将持续引导学员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参与具体劳动实践。通过组织学员投身现代农业推广、乡村治理实践等实际工作,着力提升其劳动素养与实干能力,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学员感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润雨瑄
在“青马学员说”环节,同学们的真实故事深深打动并鼓舞了我。刘旭富教授关于菊花产业的专题讲座,让我真切看到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广阔前景。走进实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耕文化的交融碰撞,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我对农业现代化路径的思考。而在割稻、挖芋的劳动实践中,我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喜悦,对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加真切的认知。未来,我将坚定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与国家发展的壮阔征程,让青春在实践沃土中绽放更加灿烂的光彩。
北京邮电大学 朱浩田
通过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展的教学与劳动实践活动,我学习了菊花的品种特点与栽培知识,了解了园艺育种的科学规律;在割水稻、挖芋头的劳动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辛苦与劳动的价值。此次活动让我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辅相成的重要性,也切身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与光荣。今后,我将以更加踏实的态度投入学习与生活,把劳动精神转化为前进动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北京交通大学 崔若冰
脚下沾泥土,肩上有担当。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水稻收割与挖芋头,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的深刻内涵有了切身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不仅是劳动技能的锻炼,更是思想品格的淬炼。作为青马学员,我将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这份对劳动的敬畏融入学习工作中,在知行合一中锤炼过硬本领,以奋斗姿态担当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的青年使命。
中国政法大学 师延明
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授结合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农业技术工作者如何运用菊花种植领域的专业知识切实助力乡村农民拓宽增收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我认识到,作为法学专业在读学生,亦需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实践力量。未来,我将以扎根基层法治工作一线为目标,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等实践行动投身基层治理,以青春之力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首都体育学院 孙璞
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劳动教育,是一次将“知”与“行”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当我从课堂走向田野,亲手收割稻谷,“学农用农”便从抽象理念化为具身体验,这也告诉我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回归实践、服务社会,知识不能止步于书本,而应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唯有在劳动中贴近群众、了解社会,方能筑牢成长的根基,将所学真正用于祖国需要的地方,不负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