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标题
团旗 团徽 团歌 团章

搭建跨界创新平台 赋能AI青年成长——AI青年科学家沙龙举办

【来源】: 团市委统战部 | 2025-11-17  


字体: [大字中字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11月15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承办的2025人工智能+大会——AI青年科学家沙龙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学界、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及青年科技人才代表齐聚现场,围绕“跨界创新 能力重构”共探成长路径。

团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在致辞中指出,“AI+” 时代青年人才须突破单一学科局限,既具备核心技术能力,又熟悉行业应用场景,拥有跨领域知识整合与 “从需求到应用” 的转化能力。为助力青年人才成长,团市委以“青凝计划”为核心搭建服务体系:在能力培养上,依托“青马工程”、国家治理人才培训班夯实青年素养;在资源对接上,推荐优秀人才参与重要项目与人才计划评选,通过“火花青年思想会”“中关村 U30”为创业青年赋能,未来,将依托“人工智能+”,搭建更多产学研协同平台,助力青年学者在智能经济舞台加速成长,推动科研成果服务国家发展、惠及社会民生。

中关村发展集团负责同志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才,创造、秉承并发扬着中关村创新精神,书写着从“中国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的蝶变传奇,造就了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发展集团始终把发现、培育和支持青年人才作为重中之重,以全链条集成服务为青春创新铺路搭桥。未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将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做青年人才最坚实的同行者与守护者,让中关村成为青年人才心中“人工智能梦想最易扎根实践、蓬勃生长”的地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引领产业升级、增进民生福祉。

学术分享环节,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杨越围绕“量智融合的湍流先进计算” 解析AI与基础科学的交叉应用;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郑书新聚焦 “AI 原生成果转化” 分享实战经验,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副主席徐勇解读“AI时代青年创业机遇”。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秘书长、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周瑞通过“科技之光・青年讲堂”主题报告,系统介绍政策支持、资源对接、平台服务等青年科创保障体系,展现从学术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全周期服务生态。

圆桌论坛环节,海淀区创新创业服务协会秘书长刘洪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数据与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杨军,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王业全,中关村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尹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党委委员于存明,百度集团党委委员、飞桨平台总架构师于佃海等嘉宾围绕“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创业能力构建”“创新生态营造”三大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探讨技术对接产业资源、适配市场需求、平衡科研与转化精力等现实挑战,强调商业思维、团队管理、融资能力等“跨界技能”对科研工作者转型的重要性,并呼吁优化政策机制、简化转化流程、强化产学研协同,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友好的发展环境。

本次青年科学家沙龙通过支持政策与学术前沿的深度融合、产业实践与资本逻辑的跨界碰撞,不仅为青年AI人才搭建了贯通“理论创新—技术转化—商业落地”的思想交流平台,更以“资源赋能+路径指引”的双重价值,为其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注入系统动能。现场青年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通过这场沙龙看到了AI跨界的更多可能,也明确了科研与产业结合的方向,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的介绍更是让大家吃了“定心丸”。

作为服务青年科技人才的核心平台,市青科协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科技研发、学术研究、科创领域青年群体,已打造AI青年科学家沙龙、“科技之光・青年讲堂”等品牌活动,构建起“对接+服务+交流+培育” 全链条支撑体系,积极推动青年科创项目与产业资源对接。未来,市青科协将进一步深化跨学科、跨领域合作,链接更多政企校研资源,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成长桥梁,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浏览量:21

最新图文
页面标题